【國際學人】維也納高等研究院 Laura Wiesböck資深研究員|探索全球時代的社會不平等
發佈日期:2023-04-07 17:30:002023初春,臺大校園。微涼空氣中,灑落著和煦陽光,社科院的一隅傳來一名學者的聲音,不疾不徐地與本校師生分享她的研究成果。看似尋常的學術分享,其實背後蘊藏著對全球社會議題的密切關注及洞察。這位來自奧地利的研究員,致力探索社會平等議題並倡議各界關注,她是Laura Wiesböck博士。
旁搜博采:理論與實務經驗研究員
Laura是“GigClean - 維也納私人家庭女性清潔工的工作現實”研究計畫的主要研究員,該研究主要分析奧地利最大的家庭零工平台所提供之媒合服務,包括清潔工作狀況及雇主關係。根據多位受訪女性清潔工的匿名調查結果顯示,即使在後疫情時代,由於法規體制不完善、黑市服務氾濫,她們仍然經常遭受男性雇主的性暗示、言語騷擾及不平等待遇。
近年來,平台仲介需求呈上升趨勢。雖然大多數關於零工經濟的研究都集中在男性主導的服務部門,例如叫車服務或送餐服務,但數位仲介家庭服務迄今仍很少受到關注。家庭清潔工是一個非常脆弱的群體,因為他們面臨了交叉的不平等現象,包括性別、階級、教育背景、移民經歷及種族等因素,並在缺乏社會保障的隱形空間中非法接案。具有生產力的工作大多由邊緣化婦女提供服務,這也反映出了社會體制上的性別不平等。
不畏發聲:社會平等倡議者
行文至此,讀者可能會以為Laura是常駐臺大的研究人員。其實她是本校每年眾多國際訪問學者的之一,任職於維也納高等研究院,來訪期間由本校社會系劉仲恩副教授進行接待。
Laura的研究重點是揭露社會不平等,主要圍繞在性別及勞動市場議題。她擁有維也納大學社會學博士,目前已經在英國牛津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迦納大學及美國雪城大學進行教學或國際學術研究。這位年紀雖輕卻成績斐然的社會學家曾多次獲獎,包括2021年Kaethe Leichter 獎、2020年Danubius青年科學家獎、2019年Kurt Rothschild獎、2018年奧地利銀行研究獎及2016年Theodor Koerner獎。
除了學術研究成果發布,Laura還會定期透過媒體採訪(例如Associated Press, Libération與DIE ZEIT)、個人社群媒體(Twitter、Instagram)、公開講座(奧地利議會、Diagonale電影節)和紀錄片(例如 Feminism WTF)與大眾進行分享,幫助提升對全球社會不平等議題的意識及關注。
身體力行:全球文化脈絡洞察家
在拜訪臺大之前,Laura並未與臺大有太多交集。她秉持對社會科學研究的熱情與動力,穿越9000多公里來到臺灣,主要考量本校社科院研究方向與她個人研究主題內容十分契合,及長期關注社會平等相關議題。她認為除了學術研究,也要認清權力濫用並尋找解決方案,幫助消弭不平等。
Laura也提及她為何選擇臺灣進行參訪:臺灣是民主國家,目前由女性總統領導,並持續關注LGBT平權議題,這些都與她的研究方向不謀而合。平時居住於歐洲的她,在臺灣能觀察到對相同議題的不同觀點與思維。而藉由親身走訪亞洲,她也獲得研究主題的實務洞察,幫助她在不同文化框架下解讀並比對全球趨勢發展。
在這趟行程中,許多人事物都讓Laura對臺灣留下了深刻印象,包括當地美食、便利交通、整齊市容及包容謙讓的社會風氣。雖然這次Laura拜訪的時間相對較短,但她曾數度讚賞臺大校園中的多樣化物種、性別友善廁所,甚至是校門入口旁色彩豐富的工地。對她而言,這不僅是視覺美感,更是臺灣多元共融 (Diversity &Inclusion) 的精神寫照。
「我非常期待未來再次拜訪臺大並探索台北以外的臺灣土地。在這裡我能感受到人民的熱情與接納,就像這座島嶼宜人的溫暖天氣。」她娓娓道來。
這次與Laura的訪談幫助我們充分理解,社會不平等現象並非因為缺乏個體發聲,問題癥結常在於社會結構---由於系統所導致社會資源與機會分配不均,而使社會弱勢群體及邊緣化人群的聲音遭到埋沒,無法被大眾聽見。透過揭示社會不平等背後的客觀事實及根源,全球像Laura的學者將持續致力推動社會平等,超越文化框架與國界,為促進全人類福祉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