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合作】生科所林詩舜教授與京都大學的國際研究合作
發佈日期:2024-10-17 00:00:00- 出訪教授:林詩舜
- 職稱: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
- 研究領域:微生物與寄主交互作用、高通量生物資訊學、蛋白工程、分子生物學、分子病理學
- 接待研究單位:京都大學生物研究所
- 接待研究單位代表:古川修平教授、河内孝之教授
- 共同研究主題:地錢研究
與其他教授申請共同種子計畫的目的(建立嶄新的學術合作鏈結)不同,生物科技研究所的林詩舜教授將計畫經費用來鞏固與京都大學長期的合作關係。過去幾年來,林詩舜教授建立的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病毒學實驗室(Lab of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Virology)長期以來與京都大學生物研究所(Graduate School of Biostudies)的植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Laboratory of Plant Molecular Biology)共同進行研究,成果也發表於《Plant & Cell Physiology》等世界知名期刊,基於過去的學術合作經驗及成就,林詩舜教授期待透過本次共同種子合作計畫,能建立更鞏固及長遠的合作關係。
為提供實驗室學生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及獲得資源之機會,林詩舜教授此次帶上碩士生、博士後研究員各一名一同加入此趟的日本學術之旅。訪問期間,林詩舜教授與學生由京都大學的Takayuki Kohchi教授及Takashi Araki教授接待,以地錢(marchantia polymorpha)為模式生物,研究陸生植物基因調控,進一步了解植物如何在全球環境變化之下繼續生存。這段時間,雙邊召開多場學術會議,更細節地討論未來的研究進展及合作方向,並修正目前的研究計畫。同行的生物科技所碩二學生鍾昭慈與我們分享參與學術會議所帶來的衝擊及啟發,她對於日本學者及學生的勤勉及對學術的投入程度感到非常敬佩,日本學生對自己的研究主題有相當深刻的理解,不僅過程中專注於每個細節,會議上也非常積極發問,反映了日本的民族性,與他們討論的過程總是鼓舞人心,同時鍾昭慈同學也意識到語言的重要性,透過本次國際化交流,她也更思考未來職涯或學術發展的其他可能性。林詩舜教授分享說到,與臺灣相比,日本實驗室的氛圍較為嚴肅,學生與指導教授較少有非研究相關的互動,有著與臺灣較不相同的實驗室氣氛。
林詩舜教授也另外分享學術生活外的日本文化探索經驗,雖然已經到訪京都超過30次,林詩舜教授仍撥冗帶領學生探索名勝古蹟,也與Takashi Araki教授一同拜訪如詩如畫的古寺—寶泉院及三千院,在那裏教授們欣賞著綠意,沉浸在壯麗的景色與歷史中,沉澱心靈得到平靜,與禪意美景交心。
整趟旅程就像「見到了老朋友」,林詩舜教授如此總結。他認為共同種子計畫經費能幫助臺大教授更好地規劃未來的國際研究合作、更有勇氣與其他學者交流,透過這筆經費,他能較無壓力地能邀請對方來到他的實驗室。他建議未來要申請此計畫的教授們能先找好合作對象,並在申請時提供研究較為詳細的資訊,對評審委員來說更具說服力。
只是在街頭巷尾漫步就能感受濃郁歷史氣息的京都,林詩舜教授與學生在此感受到文化與學術的和諧之美,與京都大學的師生們一同追求卓越的知識與涵養。